2019年7月,農業農村部發布第194號公告,自2020年7月1日起,飼料生產企業停止生產含有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中藥類除外)的商品飼料,同時對相關管理政策作出調整。這意味著中國飼料行業將進入全新發展階段。
多年來水產、反芻、蛋禽和肉鴨等動物的養殖已經不再依賴飼料中添加的抗生素,故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從飼料中的退出對上述動物的日常養殖影響不大,影響大的是肉雞和體重25千克前的仔豬。這就對飼料生產提出更高的科技攻關要求,飼料行業的技術工藝門檻將被抬高。
近年來,非洲豬瘟疫情給飼料生產企業和養殖企業帶來了巨大挑戰。而飼料“無抗”時代的到來,飼料行業將會重新洗牌。特別是“無抗”飼料必然會導致飼料生產成本增加,這對飼料企業研發實力、成本控制、生產管理、市場服務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趨勢下,研發實力強、管理水平高的飼料龍頭企業綜合競爭優勢和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擴大,頭部效應越發明顯。
從飼料“禁抗”到“替抗”過程中,飼料添加劑市場將逐步由以藥物添加劑為主向以不含抗生素的功能性添加劑為主轉變,行業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安全、有效的新型飼料添加劑空間有望打開,擁有新型飼料添加劑生產技術的企業將潛在受益。
同時,近年來規?;酿B豬場越來越多,一些養豬場會自建飼料廠,這也導致商品飼料總量出現相對穩定或下滑的局面。在此情況下,競爭力不強的飼料企業首先要被淘汰,龍頭企業的份額將進一步提升。此外,飼料企業間的競爭正由過去依賴宣傳營銷、做寬渠道等向產品性價比、技術服務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競爭轉變。因此,靠傳統低價競爭的小飼料生產企業將越來越被邊緣化,龍頭企業憑借采購、研發、生產、運營等各方面的專業化能力將得到更大的市場份額。
“禁抗”要求的實施給飼料端帶來了變革,飼料企業生產行為得到進一步規范。同時,養殖端也要發力。一方面,養殖企業要逐步改善養殖硬件設施,不斷提高環境衛生水平;另一方面,監管部門要加大終端產品的檢測力度,真正形成完整的食品安全閉環。
查看更多(共0)評論列表